|
|||||||||||||||||||||
【類別】:健康資訊 |
|||||||||||||||||||||
特殊兒上學去(一) |
|||||||||||||||||||||
特殊兒上學去/亞症孩子 未來有無限可能 常有家長會擔心,亞斯柏格症的孩子未來會如何?其實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有無限的可能性! 重點在於,我們是否了解亞斯柏格孩子的強處、弱點,及需要協助的地方。就像澳洲專門研究亞症孩子的專家Tony Attwood所言:「人生就像一千片拼圖,隨著時間的演進,我們才會慢慢發現圖案拼出的樣子。」 亞症的孩子正如我們一樣,成長的過程需要大人不斷協助。找到自己與社會互動的機制及自己的長處,方可在社會中安身立命。 因此,我們常向家長們鼓勵,診斷不重要,亞症的孩子在足夠的學習後,的確能進步到不在符合診斷標準的程度。 【元氣周報/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張學岭醫師】 2009/08/30 特教資源/教育計畫紀錄 升學重要依據 針對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求學過程裡,學校需定期記錄他的教育計畫(IEP),裡頭需詳細載明學習狀況,例包括閱讀障礙、無法用手寫字、有些妥瑞氏症的孩子有突發無法控制的行為,這些紀錄對孩子未來升學是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 台北市教育局特殊教育科長楊麗珍表示,針對一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在鑑定安置會議中,家長應詳盡提出,開學前親師會先溝通孩子的狀況,例如調整桌椅、教學輔具等,密切與學校的特教組長連繫。 【元氣周報/記者林宜靜/報導】 2009/08/31 特殊兒上學去 親師溝通很重要 快開學了,過動兒、自閉症或有癲癇病史的孩子初到新環境,開學前親師溝通非常重要,讓學校導師與校護瞭解孩子身體情況、需要那些協助,並適時對同班學生解釋疾病,避免孩子遭歧視誤解。 過動兒 過動兒因認知、溝通、生活適應有障礙,欠缺一般社交互動能力,在學習過程充滿各種可能的衝突與挑戰。 〈開學貼心手冊〉 1.家長要有同理心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亞斯柏格症家長委員會副會長廖秋穗協助處理過很多次亞斯柏格症、過動兒在校突發狀況。 她強調,親師衝突往往在於各自執著於自我觀點,家長要有同理心,老師同時要面對二、三十位學生,針對特殊孩子的行為與不同需求,家長應事前充分說明,親師一起討論出最佳的解決方法。 2.老師教學有技巧 例如過動兒往往是因為腦部病變導致無法專心,而非故意挑戰老師的權威。有些過動小孩最大極限只能安靜坐30分鐘,偏偏一節課有40分鐘,如果老師能適時在孩子快坐不住時,請他站起來念一段課文,或幫忙老師到辦公室拿東西,就能化解問題。 癲癇學童 癲癇發作時會突如其來全身或局部抽搐、痙攣甚至跌倒,可能嚇到周遭的人,特別是在國小階段,很容易遭小朋友排斥。 〈開學貼心手冊〉 1.事先溝通尋協助 醫學評鑑委員會執行長賴其萬表示,部分小學生家長擔心孩子遭異樣眼光看待,不願主動講,建議開學前親師座談,導師應提醒家長,有個別需求協助的學生家長,可以私下與老師溝通。 2.導師勿過分保護 賴其萬建議,導師協助時毋需太刻意,曾有老師太過保護癲癇學生,告誡其他學生不能欺侮他,結果讓其他小朋友不敢和他玩,病童覺得被排斥。老師原本好意,但對孩子反而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3.讓同學認識疾病 家長或學校也可求助癲癇醫學會或病友團體,到學校以播放影片或說故事的方式向小朋友說明。賴其萬強調,對疾病的排斥或誤解,通常都是來自不瞭解,小朋友很有同情心,他們也樂於幫助需要的同學。 4.勿涉足聲光場所 到了青少年階段處於叛逆期與交友期,賴其萬表示,此時患者要注意自我健康管理,平時睡眠充足、按時吃藥,避免涉足過度聲光刺激的場所,例如夜店、舞廳,突如其來的強烈燈光、音樂或飲酒,可能刺激癲癇發作。 賴其萬曾為他的患者寫了一封給他大學室友的信,從醫師的立場說明癲癇並不可怕,請大家用平常心看待,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自閉兒、亞斯柏格症 自閉症或亞斯柏格症通常有眼神無法正視對方的障礙,自我為中心,往往會讓老師以為學生不專心或沒大沒小。 〈開學貼心手冊〉 1.在家 引導孩子的視線 在家裡,家長可以與孩子多練習,引導孩子的視線,看向說話者的嘴巴或老師手上的粉筆。 2.在校 小天使協助帶路 部分亞症孩子走出教室就會迷路,沒有方向感,不知道如何回教室,導師可以找班上比較機伶的學生當小天使協助。在台北市,一些行為模式比較特殊的孩子,可以向學校申請助理教員協助。 3.中學 避免霸凌而拒學 到了國中階段,校園會有一些霸凌問題,過動、自閉或亞症小孩被欺侮可能會拒學,需要學校的特殊教育資源積極介入。 廖秋穗建議,如果家長不知如何與學校溝通,也可向基金會或病友協會求援,請有經驗的志工陪同向學校說明。 【元氣周報/記者林宜靜/報導】 2009/08/31 |
|||||||||||||||||||||
|
[推薦好店]
4C快修連鎖-
-手機/電腦/筆電/平板-專業維修買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