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兆健診中心提出的國人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調查,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及國泰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馮祥華都表示,具有參考價值,可作為學術單位在制訂腎臟疾病的治療指引的參考依據。
由於腎臟疾病不痛不癢,症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因此,馮祥華認為,長期以來,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比率容易被低估,全台兩百萬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數據,應該可以喚 醒民眾對此疾病的重視
美兆健診中心擁有全國最大的健診資料庫,研究人員係利用龐大檢診民眾的血中肌肝酸及尿蛋白等兩大數據,來推算全台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民眾只需驗尿及驗血,就可以瞭解自身腎臟功能。
對此,江守山表示,血中肌肝酸確實可以試算出腎絲球過濾率(GFR),這個數值越小,代表腎臟功能越差,如果低於60,就意味著腎臟功能異常。
馮祥華指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去年年初曾經公布過國人慢性腎臟疾病盛行率調查,資料是來自於健保局,當時盛行率為一成左右,與美兆健診中心所提出一成一,兩者結果差不多。
不過,江守山認為,美兆健診的統計結果可能出現地域上問題,畢竟願意花錢接受檢診的民眾經濟情況都還不錯,且以北部居多,至於中南部經濟能力較差的民眾可能不在調查範圍中。
該怎麼防 少吃止痛藥和抗生素
國內每10個成年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腎臟病,情況相當嚴重,該如何預防呢?醫師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應該每年接受一次尿液檢查,平時少吃止痛藥、感冒糖漿等具有腎毒性東西,並要嚴格控制血壓及血糖。
國泰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馮祥華表示,老化、糖尿病、高血壓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三大主因,幾乎可以涵蓋九成以上的腎臟病患者。不過,身體年齡的老化是不可避免,因此,血壓及血糖的控制就格外重要。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則認為,民眾應該盡量少吃具有腎毒性的東西,包括普拿疼等止痛藥、感冒糖漿以及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另外,影顯劑及少數的抗生素也會傷及腎臟,需小心使用。
除此之外,江守山強調,相關醫師對於腎臟疾病的治療,應該更積極,他曾經收治過一名具有15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腎臟功能很差,之前醫師卻從來沒有幫病人驗尿、檢測腎臟功能。
至於初期慢性腎臟疾病是否有有跡可尋?馮祥華指出,民眾如果長期下肢或是眼瞼水腫,或是夜尿情況嚴重,每晚都要起床尿三次以上,早上起床尿尿時,馬桶累積許多泡泡,都應該提高警覺,因為這些都是腎臟疾病的初期表現。
馮祥華建議,40至50歲的民眾應該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尿液檢查,而50歲以上的民眾則需每年檢查一次,以確保自己的腎臟功能是否正常。
鏈球菌會併發腎病變
逾兩歲的兒童如果高燒、喉嚨痛多日不退,且身上又冒出一顆顆紅疹子,就應特別小心是A型鏈球菌感染惹的禍,並儘速就醫。最近大台北地區就出現幾例因延誤就醫而併發腎臟病變的個案,讓家長擔心不已。
近幾周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心平表示,近幾周陸續接到幾例感染個案,其中一名5歲大的男孩子症狀特別嚴重,直到臉部出現浮腫,才被媽媽匆忙帶到醫院掛急診,經抽血及腎臟超音波檢查,確診為A型鏈球菌感染引發的腎絲球腎炎。
陽明大學醫學系副主任、國內小兒心臟醫學權威黃碧桃表示,A型鏈球菌是天氣由冷轉暖時經常出現的細菌,感染初期的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和一般感冒類似,因此常被當成感冒治療,少數抵抗力較弱的病童因而併發風濕性心臟病及腎絲球腎炎等疾病,增加治療難度。
黃心平說,全身紅疹通常在發燒一天後發生,即是我們所說的猩紅熱,其實並不難診斷。當確診為A型鏈球菌感染,只要施以連續10天的盤尼西林抗生素治療,絕大多數病童都可痊癒。那名5歲小男孩住院治療近2周後,腎臟功能已經恢復,目前已出院回家,定期回門診追蹤即可。
2008/01/17 聯合晚報